虽强调打破一人一方的传统观念,但“人的基本体质不同,用药上有本质的方向不同”这点是不能被遗弃或怀疑的。人的基本体质只有 4 类:阴、阳、气、血,而气属阳,血属阴,故其中又以阴、阳的准确辨证尤为重要。
 
 
每个人的阴阳气血属性都不尽相同。阳虚的人常伴有寒证,比如面色白,四肢逆冷,脉沉细无力。气虚容易疲劳,轻微的劳动也会引起出汗;容易发怒、紧张的人大多是因为气滞;容易口干、皮肤干燥、夜里烦热,这是阴虚甚至有虚火的表现;若是容易头晕、吃得少就乏力、有时微微发热出汗,便是血虚,血虚者,可能伴有恶寒或虚热。 
 
以阳为主导的疾病,最好不要用属阴的药,比如肾阳虚引起的腰酸疼,我们就要重点温补阳气;如果是肾阴虚造成的盗汗、烦热,就要滋阴清虚热,而不是升阳清实热。再来是辨别气血是否有余或不足,在适合自己的膏方中按加减用药原则做相应调整即可。
 
有一种患者比较难以鉴别,病根与实际表现出来的症状不一致的,比如外在表现是容易怕冷、神疲乏力,却舌尖红赤、容易心烦急躁,这就是寒包火的现象。治疗就要以治内在虚火为根本,了解是阴虚有火,还是血虚有热,最终还是归类到阴阳气血来辨证。 
 
 
所以专家在讲解用于调理每种疾病的膏方时,将会谈到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(如痰、湿、瘀、虚缮所造成的“虚象”)和病位(在哪个脏腑),从而拟定治疗方法,使用者只要根据自己的阴、阳体质对膏方稍加调整就行了。 
 
另外,根据我国各大地域特点,长江以北的患者多有内寒,长江以南患者多有内热,而两广及福建等地(包括港澳台)的患者则多有湿邪。 
 
因此,在加减用药上,寒甚者可以多用温阳散寒之品;热甚者则不免要加些清热解毒的药物;西北方患者,就该多加些养阴润燥之品;而南方患者则需要添加化湿、利湿、通便之品,让二便的代谢能够带走体内的湿热。 
 
如果不知道自己应该根据哪种病症来选择膏方,建议不妨先总结自己的症状,再行确定自己可能有哪种疾病的发病征兆,以此来降低该疾病发生的概率,预防疾病。同时,还是要提醒找出相应的症候时,一定要找有经验的医师来验证,以达到最好疗效。 
 
如果服用膏方期间患了“急性病”,如流行感冒、急性胃绞痛、发烧、呕吐、急性腹泻等时,建议先暂停服用膏方,等病痊愈了再服。这就是中医强调的急则治其标、缓则治其本的原则。 
 
 
而女性在经期、孕期、哺母乳期不要服用膏方,以防造成气血失调,而且膏方中如果有活血、通络等具有强烈“行走”特性的药物,都不适合孕妇服用。 
最后强调服用膏方时,以下几点要注意: 
 
○不要吃萝卜、绿豆等,以免影响药效。 
 
○不喝浓茶、黑咖啡等会让神经兴奋的饮料,若是真想喝咖啡,不妨试试“白咖啡”,其味道好,对人体产生的负担也少。 
 
○服药期间少吃辛辣、油腻、煎炸的甜腻食物。 
 
○膏方中含有何首乌,则应忌吃鸭血、猪血、羊血,以免影响药效。 
 
○膏方不宜与牛奶同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