喝汤药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药治疗方法,有不少朋友自己都成为了煎汤药的高手。膏方近些年在大众中特别流行,尤其是进入秋冬季节,很多人开始吃各种膏方。

 
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汤、丸、散、膏、酒、丹等剂型,历代医家又有很多发展,至明代《本草纲目》所载剂型已有40余种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说:“药性有宜丸者,宜散者,宜水煮者,宜酒渍者,宜膏煎者,亦有一物兼宜者。亦有不可入汤酒者。并随药性,不得违越。”



这里的水煮指的就是汤剂,包括外洗剂;膏煎则是指膏剂。这段话说明,药物种类功效不同,剂型是有区别的。有的适合水煎,有的适合做成膏煎剂。
 

对于汤剂,内外妇儿各科都会用到,急性病和慢性病也会用到,既可治标又可治本,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药剂型之一。

膏剂有外用、内服两种。膏剂包括煎膏(即膏滋)、流浸膏、浸膏、软膏、硬膏等。

汤方和膏方功效不同。李东垣说:“汤者荡也,去大病用之。”但膏方一般不用于急性病和危重症。
 

即便同样为了滋补,做成汤剂和做成膏方也是不同的。从临床经验来看,膏方的滋补作用更温和、更持久,更容易避免上火,并有较好的滋补效果。膏方是反复煎煮,浓缩凝炼药中的补虚精华,而成为膏滋的,膏滋主要适合于补虚。

而汤药煎煮时间比膏方短,相差甚大,煎出来的成分也会有明显区别。汤药补虚往往于峻补时使用。

膏方与汤方能容纳的药物品种和重量不同。一般来说汤方的药味多在16味药以下,张仲景的经方多在10味药以下。所以汤方所兼顾的病情、体质、兼夹病症是有限的。

而膏方往往可以使用多达30~50味药物,一料药可重达几千克,正因为其药味品种多,经过有经验的医生组方,更适合慢性病之病情复杂、虚实夹杂的情况。
 
膏方比汤方更节省药材。虽然一料膏方的总重量大,但平均到每日用量上却明显要小于汤药。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,膏方单味药的日均用量最大也就是汤药的一半,更多情况下是用汤方日均用量的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。针对当前中药材资源紧缺的形势,膏方可以更大程度地节约资源,保持中药的可持续性供应。

膏方是浓缩加工而成,单位体积小,并且能够长时间保存。膏方服用较方便,可以直接放到嘴里吃,不用加热,口感也好。而且很多膏方里面配有健脾和胃的药物,可以减少伤胃和碍胃的情况发生。膏方能更方便地携带,出差等情况也不耽误服用。


归纳起来,膏方有以下几大好处:

一是药味多,可多方兼顾;
二是效果温和而持久;
三是每日服用量小,能节省药材;
四是口感好,不易伤胃;
五是体积小,携带方便,而且可以长时间保存。

所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对应的调理方式很重要哦~马上立冬啦,这个时候选择更温和、更持久的膏方进行滋补调理事半功倍,最能补养到身体,还能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。



注:此内容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非原创。只为中医文化的传播和分享,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,我们第一时间删除,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