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2月7日大雪节气。

“不治已病,治未病”是几千年前《黄帝内经》的核心理论,养生康复是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,越来越被老百姓认可。全国政协委员、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、首都名中医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中医主任医师、博士生导师董瑞是精通《黄帝内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温病条辨》等中医经典,临床一线近四十年,深刻体会到“二十四节气”与“十二时辰”的变化规律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,提出“五脏六腑之所喜即养生之所需,五脏六腑之所恶即养生之所忌”,借“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时辰”变化规律,调补阴阳等观点。从“节气与时辰”的历史渊源、文化典故、民族习俗、变化规律、致病规律、预防规律、经方验方、养生规律到康益膏方、艾灸、冬病夏治、冬病冬防等特色中医进行了总结概述。


为了让更多人了解“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时辰”保健养生,董瑞主任医师亲任主编,硕士研究生刘颍利、董莹、王玉辉,主治医师耿占印及北京膏滋堂与北京双艾灸堂总经理董杰为副主编,从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、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写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,累计三十六篇,将陆续发表,以续读者,请大家多多指正。



大雪历史渊源

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,交接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7日前后,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255°,到12月22日或23日结束。因大雪节气常常出现在农历十一月初,所以人们又称大雪为十一月节。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曰:“大雪,十一月节,至此而雪盛也。”大雪节气天气更冷,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。“大雪之日鹖鴠不鸣,又五日虎始交,又五日荔挺出”。鹖鴠(hé dàn),鹖鴠是寒号虫,求旦之鸟,大雪时,此阳鸟感阴至极而不鸣,“夜之漫漫,鹖鴠不鸣”;老虎感阳气,开始求偶交配;荔挺似蒲而小,荔挺大约就是笤帚苗。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,气温会逐渐降低,甚至降到零度以下,因而大雪节气一到,寒气袭人。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℃或以下。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,会降大雪,甚至暴雪。此时北方已是“千里冰封,万里飘雪”,放眼望去,一幅银装素裹的自然美景。由于昼夜大雪,北方地区时有积雪压断树枝、封锁道路的情形。诗人白居易在《夜雪》诗中,对“大雪”节气也有精妙细微的描述“已讶衾枕冷,复见窗户明。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。”


大雪民族风俗
大雪节气里,人们延续着古老的民俗,使严寒的冬天有了丰富的趣味和色彩。
大雪是个寒冷的节气,然而自古以来,人们就利用极巧妙的心思来应对这时节,生生把寒冷、萧索、寡淡的仲冬活成了热闹、有趣的岁月。
 
1、瑞雪兆丰年
常说,“瑞雪兆丰年”。严冬积雪覆盖大地,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,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。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,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。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,有一定的肥田作用。有“今年麦盖三层被,来年枕着馒头睡”的农谚。

2、大雪腌肉
“小雪腌菜,大雪腌肉”“未曾过年,先肥屋檐”说的就是大雪节气的风俗,即腌肉。大雪节气一到,家家户户都忙着腌制“咸货”,无论是家禽,还是鱼肉,人们用传统方法加工成香气袭人的美食,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。大雪腌肉的习俗由来已久,这和鞭炮的来历一样,跟年有关。“年”是长着尖角的凶猛怪兽,每到除夕,都会出来伤人。人们为了躲避伤害,每到年底就足不出户,将肉食品腌制存放,新鲜蔬菜则用风干的办法保存起来。

3、观赏封河
俗话说“小雪封地,大雪封河”。到了大雪节气,河里的冰冻住了,人们就尽情地滑冰嬉戏。北方历来就有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致。南方虽少雪,但也偶有雪花漫天飞舞的美好景色呀,逢有此景那也是让人欣喜!

4、赏玩雪景
大雪时节,人们在冰天雪地里赏玩雪景。南宋周密《武林旧事》卷三曰:“禁中赏雪,多御明远楼,后苑进大小雪狮儿,并以金铃彩缕为饰,且作雪花、雪灯、雪山之类,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,并以金盆盛进,以供赏玩。”雪后初晴,大地山河宛若琼楼玉宇,高瞻远眺,饶有趣味。面对美景人们不仅止步于观景,还创造出有趣的冰上游戏。《郎潜纪闻》中记载了一种类似今天滑冰的冰上游戏——打滑挞,“禁中冬月,打滑挞。先汲水浇成冰山,高三四丈,莹滑无比。使勇健者着带猪皮履,其滑更甚,从顶上一直挺立而下,以到地不仆者为胜。”打滑挞又称冰滑梯,人们用水冻成高坡,然后自高处滑下,以此为乐。
 

致病因素

1、风寒邪气
大雪节气,气温骤降,天气寒冷,风寒侵人人体,首当其冲的还有头部、胸部和腹部。因为头为诸阳之会,寒从脚下生。冬天头部胸部和腹部受寒之后,易折伤体内阳气。另外“寒主收引”,引起血管收缩,加上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重,很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、心脏病、胃肠疾病的发作,尤其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。

2、情志因素
大雪时节人的情绪易处于低落状态,故应注重精神调养。此时的精神调养应着眼于“藏”,即要保持精神安静。改变低落情绪的较好方法是多晒太阳,同时加强体育锻炼,如慢跑、跳舞、滑冰、打球等,都是消除冬季烦闷,保养精神的良药。


大雪养生规律
董瑞院长依据临床经验总结提出“五脏六腑之所喜即养生之所需,五脏六腑之所恶即养生之所忌”。冬应于肾,肾主收藏。大雪作为收藏的节气,躁动不安会令人更容易生病。精神上要积极向上,保持乐观,多做一些安静的事。日常生活中,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,不参与无原则的争执和较量;经常宽慰自己,到郊外登高望远,使心境开阔、宽容大度,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。

1、起居规律
冬日要“早卧迟起”。早睡以养阳气,迟起以固阴精,注意保暖。搓手晒背,揉腹按腿。冬属阴,以固护阴精为本,宜少泄津液。故冬“去寒就温”,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。中医认为,保暖首先要从头部开始,大雪节气之后,老人、孩子以及机体抵抗力不好的中青年人外出时最好戴上帽子。其次,背部、腹部、足部也是保暖的重点。但不可暴暖,尤忌厚衣重裘,向火醉酒,烘烤腹背,暴暖大汗。

2、运动规律
运动:小幅度有氧运动如广播体操、跳绳、八段锦、太极拳。运动以温暖全身或有些许微汗为宜。

3、饮食规律
适量选择羊牛肉、鸡肉、海参、坚果等温补食材,荤素搭配,忌辛辣过度,忌粘腻油腻,少食过甜奶油食物。女性朋友冬季穿上坎肩,可以防肩背受寒。体质虚弱者,冬季穿高领衣服、出门戴围巾很重要。
 

康益大雪之养生

1、冬病冬防
冬病冬防是指在“三九”天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用药和“三九”贴敷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,临床上适用于哮喘、肺纤维化、肺气肿等肺系疾病,风寒湿痹等关节疾病、泄泻等脾胃疾病。秋冬阳气收藏,阴精伏于内,应养阴以顺其收藏,阴中求阳,以期达到阴阳平衡。

2、中医膏滋
中国有句谚语“冬令进补,来春打虎”,董氏膏方就是冬令进补方法之一,具有强身防病、治未病及调治慢性病的疗效。膏方是一人一方,需要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来调整。

3、艾灸
艾灸关元穴、气海穴,也具有很好的大补元气的功能。
关元亦称丹田,位于脐下3寸处,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,手太阳小肠经的募穴。《难经》里说:“丹田者,人之根元也。”艾灸关元穴可壮一身之气,使元气充足,虚损可复,故主调诸虚百损。
气海穴位于脐下1.5寸,《针灸资生经》载:“气海者,盖人之元气所生也。”此穴有培补元气、益肾固精、补益回阳、延年益寿之功。
肾俞穴是肾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,有补肾益精、温阳散寒的作用。
命门跟肾俞穴平齐,肾俞穴连线的中点就是命门穴。命门属督脉,艾灸有温补命门之火、补肾阳、益精髓之功。
肾阳不足、四肢发冷、腰部摸上去也凉凉的朋友,大多数属于阳虚体质,大雪节气要灸一灸这些穴位,能起到很好的保暖御寒、温补肾阳的效果。
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、二跖趾关节后方凹陷中,当心有不平之气,很想发火时,切勿闷在心里,以免气郁成疾。可反复按摩太冲穴,直到这个穴位不再疼痛为止。
养心穴位:心经在腕后1.5寸有四个穴位,分别是灵道、通里、阴郄、神门。有心脏疾患的患者在这四个穴位处常有压痛。坚持每天按摩可以改善心功能。按摩时可以四个穴位都按揉,或者寻找压痛最明显的地方用拇指指腹按揉。

4、艾足浴
足部若不注意保暖,寒邪极易通过脚部侵袭人体,损伤阳气而致病,或使旧病复发、病情加重甚至恶化。俗话说“足乃人之底,一夜一次洗”、“冬天洗脚,丹田温灼”。艾足浴疗法是选择艾草等中草药,加水煎后兑入温水,然后进行泡洗。人体足部有足之三阳经和足之三阴经经过,是人体经络汇聚的地方之一。泡洗后通过点按下肢和足部相关穴位,激发人体潜在的机能,调整身体失衡的状态,达到驱寒散邪,防病治病的效果,有自我保健和延年益寿之功效。尤其适用于手脚冰凉等。该疗法操作简单,方便舒适,效果显著,受到很多患者的喜爱。

5、仙芪扶阳固本丸
仙芪扶阳固本丸主要是由白人参、淫羊藿、蛤蚧、黄芪、白术、茯苓、白扁豆等中草药组成,具有补肺、健脾、温肾、扶阳固本的功效,适用于肺脾气虚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