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瑞:二十四节气保健养生之冬至
2021年12月21日冬至节气。
 


“不治已病,治未病”是几千年前《黄帝内经》的核心理论,养生康复是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,越来越被老百姓认可。全国政协委员、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、首都名中医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中医主任医师、博士生导师董瑞是精通《黄帝内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温病条辨》等中医经典,临床一线近四十年,深刻体会到“二十四节气”与“十二时辰”的变化规律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,提出“五脏六腑之所喜即养生之所需,五脏六腑之所恶即养生之所忌”,借“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时辰”变化规律,调补阴阳等观点。从“节气与时辰”的历史渊源、文化典故、民族习俗、变化规律、致病规律、预防规律、经方验方、养生规律到康益膏方、艾灸、冬病夏治、冬病冬防等特色中医进行了总结概述。
 
为了让更多人了解“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时辰”保健养生,董瑞主任医师亲任主编,硕士研究生刘颍利、董莹、王玉辉,主治医师耿占印及北京膏滋堂与北京双艾灸堂总经理董杰为副主编,从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、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写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,累计三十六篇,将陆续发表,以续读者,请大家多多指正。



冬至历史渊源

冬至俗称冬节、长至节、亚岁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,交接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,农历十一月廿七左右,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270°,到1月6号或7号结束。北斗星的斗柄指向“子”(北)方向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曰“终藏之气,至此而极也。”《通纬·考经援神契》曰“阴极而阳始至,日至南,渐长至也。”冬至又称为日短日,此日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,距离北半球最远,是一年里白昼最短,黑夜最长的一天。

冬至后阳光直射位置开始向北回移,白天渐长,夜晚渐短。此时北方常见大雪,南方也进入了寒冷时节。虽然就要进入一年里最冷的时候,暖意却已经悄悄萌生。正如冬至日这一天的卦象—“复”卦,上面的五个符号都是阴爻,最下面的,却是象征着阳气初生的阳爻,是阴极阳生的日子。阳爻居初位,此时一阳来复,阳气始生,将会打开新局。寒冷的土地下,已经开始悄悄变暖,此是一阳生。这时的大地,地面的寒冷还在,万物不生,是为坤卦;地面下已有暖意升起,百草的根或种子已经开始准备孕育新芽,是为震卦;上为坤,下为震,构成的卦象为地复雷,是为复卦。

冬至有三候:一候蚯蚓结;二候糜角解;三候水泉动。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,此时阳气虽已生长,但阴气仍很强盛,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土中的蚯蚓蜷缩着身体,弯弯曲曲,如同打结了一般。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,所以为阴,而冬至一阳生,糜感阴气渐渐消退而解角。由于阳气初生,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。


 
冬至民族风俗

1.冬至吃馄饨
相传汉朝时,北方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,十分凶残。百姓对其恨之入骨,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,取“混”和“屯”之音,称为“馄饨”,恨之食之,祈求平息战乱,安享太平。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天,所以后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。

2.冬至吃饺子
俗话说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,饺子是冬至不能少的食物之一,每年农历冬至这天,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。谚云: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户户吃水饺。”冬至吃饺子的由来是为了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。
张仲景著《伤寒杂病论》,集医家之大成,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。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,访病施药,大堂行医。后毅然辞官回乡,为乡邻治病。其返乡之时,正是冬季。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,饥寒交迫,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。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,支起大锅,在冬至那天舍“祛寒娇耳汤”医治冻疮。他把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,然后将羊肉、药物捞出来切碎,用面包成耳朵样的“娇耳”,煮熟后,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“娇耳”,一大碗肉汤。人们吃了“娇耳”,喝了“祛寒汤”,浑身暖和,两耳发热,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。后人学着“娇耳”的样子,包成食物,也叫“饺子”或“扁食”。
冬至吃饺子,是不忘“医圣”张仲景“祛寒娇耳汤”之恩。至今南阳仍有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谣。

3.冬至吃赤豆粥
在江南地区,有冬至吃赤豆粥的习俗。传说南方的部族首领共工的儿子不成才,作恶多端,死于冬至这天,死后变成疫鬼,继续残害百姓。因为疫鬼最怕赤豆,所以人们便在冬至这天煮吃赤豆粥,用以趋避疫鬼,防灾祛病。后来称赤豆粥为冬至粥。赤豆粥中有赤豆、红枣、核桃肉等补益身体。

4.数九
古人冰封四野的冬天太过漫长,很盼望春天的到来。所以从冬至日那一天开始,每日数九。数九又称冬九九,俗称交九,是自古以来的习俗。从冬至算起,每九天算一九,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,即为出九,九尽桃花开,天气就暖和了。南北朝时《荆楚岁时记》已记载:“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,为寒尽。”数九的方式很多,其中一种是每日画梅花。明时《帝京景物略》记载“日冬至,画素梅一枝,为瓣八十有一,日染一瓣,瓣尽而九九出,则春深矣,曰九九消寒图”。画一枝梅花,一枝九朵,每朵九个花瓣,每日给梅花涂上颜色,画满春来。清代出现了写九的习俗,用双钩写“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”或“春前庭柏凤送香盈室”九字,每笔一天,九字填完刚好八十一天。老北京还有《九九歌》“一九二九不出手,三九四九冰上走,五九六九沿河看柳,七九河开,八九雁来,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。”

5、祭天祭祖
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。家家户户都把家谱、祖先像、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,安放供桌,摆好香炉、供品等。祭祖的同时,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、土地神,叩拜神灵,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,家和万事兴。

 


致病因素
 
农历十一月是个特殊的月份,是阴尽阳生的交替之时。静置至极,则缺乏活力,易积淀浊气,如同水洼,久置则腐。本来体弱或生病的人,则易加重。丞待于天地的阳气升发,予以助力,给身体灌注新的生命力,使之推陈出新,刚健运转。

风寒邪气
易曰:先王以至日闭关,商旅不行。冬至时节人体一阳生,阳气太弱,温煦、推动等功能不足此时不要触冒严寒出门,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,捂好背、腹和足底,避免风寒的侵袭。否则阳根被寒气伤到,导致来年阳气生发受到影像。另外忌食寒凉之物。本来手脚冰冷、怕风怕冷阳虚体质者要注意保护阳气,才不至于感冒、腹泻、手足冰凉。

七情致病
冬季草木枯衰、天寒地坼的自然环境使人触景生情,抑郁寡欢,唐代杜牧曾于冬至日遇到京使,发出“远信初凭双鲤去,他乡正遇一阳生。樽前岂解愁家园,辇下惟能忆弟兄。旅馆夜忧姜被冷,暮江寒觉晏裘轻。竹门风过还惆怅,疑是松窗雪打声。”的感叹。冬日情不外达而郁于内,容易形成郁证,导致气血失和,诸病皆生。中医认为肾其志在恐,恐惧过度,会伤及肾精,出现气机下陷,如二便失禁、遗精滑泄等。

 


冬至养生规律
 
冬至对应的方位是北方,十二地支为子时,五行属水,五脏应肾。冬主藏,一年的冬天就像是一天的夜晚,是休息的时候了。休息的目的是为了养精蓄锐。冬天就是大地休息积累能量的时侯。大地将阳气收进了地下,生机潜藏,万物蛰伏。人体也与自然界一样,将阳气收进体内,收阳归根。大地的休息与积藏,为的是第二年的生发。阴极则阳生,天上的阳气下降,地下的阳气上升。等寒气排尽,春回大地,便能催生万物,草长莺飞,世界再一次地活泼热闹起来。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,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,要保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。冬天阳气藏得好,春阳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
起居规律
冬季应顺应天时,注意养藏,安静休养,不宜剧烈运动,大量出汗。冬令气候趋寒,天地阳气潜藏,应之人体,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。在起居上,应早睡晚起。背为阳中之阳,风寒之邪容易通过背部侵犯人体而致病。冬至常晒后背有助于补益身体阳气。

饮食规律
冬天阳气日衰,脾喜温恶冷,因此宜食温热之品以保护脾胃,可食用羊肉、牛肉、韭菜、鸡肉等温热的食物防“三九寒冷”。注意不可过食辛辣刺激之物。对于阴虚者应补充津液,可食用荸荠、藕、萝卜、白菜、猕猴桃、柚子、桔子等滋阴去燥的食物。同时冬至正值岁末年初,很快就会迎来元旦,此节气期间多有聚会,切记不要暴饮暴食。因为此时阳气最弱,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。食补方面可以服用莲子、芡实、苡仁、赤豆、大枣、燕窝、银耳、猪肝等食物。

运动规律
冬至阴极阳生,冬至后运动不可过多,宜动中求静,适应大自然的变化。可进行八段锦、太极拳、瑜伽等平和的运动。也可进行“冬至十一月中坐功”,进行冥想等。




康益冬至之养生
 
冬病冬防
冬病冬防:是指在“三九”天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用药和“三九”贴敷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,临床上适用于哮喘、肺纤维化、肺气肿等肺系疾病,风寒湿痹等关节疾病、泄泻等脾胃疾病。秋冬阳气收藏,阴精伏于内,应养阴以顺其收藏,阴中求阳,以期达到阴阳平衡。

中医膏滋
中国有句谚语“冬令进补,来春打虎”,董氏膏方就是冬令进补方法之一,具有强身防病、治未病及调治慢性病的疗效。膏方是一人一方,需要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来调整。

艾灸
艾灸: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,也是“三九灸”的第一天。冬至后阳气逐渐回升,是冬病冬防的好时机。阳虚者可以借助该时节培补阳气,来年阳气易生发。此时艾灸神阙穴(肚脐正中)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。神阙穴为任脉、冲脉循行之地、元气归藏之根。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、温肾健脾、祛风除湿、温阳救逆、温通经络。

艾足浴
足部若不注意保暖,寒邪极易通过脚部侵袭人体,损伤阳气而致病,或使旧病复发、病情加重甚至恶化。俗话说“足乃人之底,一夜一次洗”、“冬天洗脚,丹田温灼”。艾足浴疗法是选择艾草等中草药,加水煎后兑入温水,然后进行泡洗。人体足部有足之三阳经和足之三阴经经过,是人体经络汇聚的地方之一。泡洗后通过点按下肢和足部相关穴位,激发人体潜在的机能,调整身体失衡的状态,达到驱寒散邪,防病治病的效果,有自我保健和延年益寿之功效。尤其适用于手脚冰凉等。该疗法操作简单,方便舒适,效果显著,受到很多患者的喜爱。

仙芪扶阳固本丸
仙芪扶阳固本丸:该中成药主要是由白人参、淫羊藿、蛤蚧、黄芪、白术、茯苓、白扁豆等中草药组成,具有补肺、健脾、温肾、扶阳固本的功效,适用于肺脾气虚证。